文章标签: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开平旅游景点大全(广东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之——自力村)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3 08:21:44    

你看过电影《让子弹飞》吧?你去过这部电影的拍摄地吗?它就在广东省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

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由广东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中的自力村碉楼群、马降龙碉楼群和被誉为“中国华侨园林一绝”的立园三部分组成,是集华侨文化、园林艺术、中西建筑、文物古迹、五邑风情、非遗民俗等多元素于一体的综合型景区。

旅游区内中西合璧的碉楼、高雅独特的园林、传统古朴的民居与周边的山水、田园完美融合、相映成趣,勾勒出一派别具风情的人文景观。

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体现了华侨文化与西方文化间开放、包容、冲突与融合发展的典型特征。西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流派的建筑艺术与岭南乡土建筑在开平巧妙融合、和谐共处,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和独特的世界建筑艺术景观。


自力村位于开平市塘口镇,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水塘、荷塘、稻田、草地散落其间,与众多的碉楼、居庐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形成一幅阳春烟景、田园诗意般的农耕水墨画。

自力村大部分建筑皆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当地侨胞为保护家乡亲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兴建的。

自力村碉楼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罕有地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在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和独特的世界建筑艺术景观。其中有15座风格各异、造型精美、内涵丰富的碉楼,是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杰出代表。铭石楼、云幻楼、养闲别墅、叶生居庐、官生居庐、澜生居庐、逸农庐和安庐,称为自力村八大名楼。

自力村正在不断探索世遗碉楼建筑的活化与利用,用另一种方式来生动诠释碉楼的独特魅力,体现碉楼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进入景区大门,首先看到榕树遮阴,无数气根深深扎在水池之中。



沿着“最佳游览路线”标示牌,来到了自立村口。村口有很多画架,画里展示着当地的名胜风景。


开平碉楼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乡土建筑,源于明朝后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到鼎盛时期。

从使用功能上分,可分为居楼、更楼等类型。从建筑材料上分,可分为石楼、夯土楼、砖楼、钢筋混凝土楼等。

上部造型有中国传统硬山顶式、悬山顶式,也有国外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

开平碉楼的最大特点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取不同的外国建筑式样综合在一起,自成一体,是中国移民文化以及世界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相互影响、密切交融、共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




雕工精良的鱼、花、虫、草。




逸农庐是旅居加拿大华侨方文钿先生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回乡建筑的居楼。由碉楼和庭院组成,坐西北向东南,总占地面积517.8平方米。楼高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屋顶。首层面阔9.06米,进深7.38米,设有一厅两房。第四层为柱廊式露台。此楼取名“逸农庐”,寄托了楼主渴望落叶归根回乡过平淡退休生活的游子心情。


铭石楼由美国华侨方润文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由主楼、附楼和庭院组成,总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主楼坐西北向东南,高五层,砖混结构加外墙水泥批荡,第五层正面为宽广依庭,四角为悬挑“燕子窝”,楼顶中央筑有六角损尖统璃瓦凉亭,主楼集防御、居住功能于一体,是早期居住型碉楼建筑的代表,附楼为青砖平顶房,主要功能是厨房,兼存放农具。





楼梯转角处的逃生窗



楼主卧室


楼主厨房。



六角损尖统璃瓦凉亭

站在楼顶上远望,可以看到自力村全貌以及相邻的几个碉楼。











振安楼是旅居加拿大华侨方文振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回乡建筑的居楼由主楼和附楼组成,总占地面积115.80平方米。主楼高四层,坐西北向东南,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阔6.33米,进深4.92米,第三层用七个托脚出挑平台,并与三面拱券立柱环护形成敞廊。第四层筑绿釉宝瓶栏杆护栏。





开平碉楼是国外建筑文化艺术大规模移植中国乡村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在开平碉楼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外国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拱券和穹窿,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风格,欧洲城堡构件,葡式建筑的骑楼,文艺复兴时期和17世纪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等在侨乡开平随处可见。

这些不同风格流派的建筑元素在开平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汇聚一地和谐共处,形成了一种新的综合性很强的建筑类型。开平确楼不仅展现了中西建筑和装饰形式复杂而灿烂的融合,也展示了建筑与周围的乡村景观和谐共生,见证了明代以来以防护为主的侨居建筑的史绩与繁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