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
槐花能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我们一般在槐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摘,前者为“槐花”,后者为“槐米”。据《本草纲目》记载,槐花“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血(即鼻出血),崩中漏下”。
“槐花味苦、微寒,归肝经、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鼻出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等。”杨柳说,槐花是古时治疗“肠风”的特效药,许多表现为便血的疾病均属于中医“肠风”的范畴,治疗此类疾病的中成药中大多含有槐花,如地榆槐角丸、槐花散等。
苦寒之物
过量食用容易伤脾胃
那么,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槐花呢?
答案是否定的。杨柳表示,槐花属于苦寒之物,过量食用会伤脾胃,因此,脾胃虚寒、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不宜食用槐花。
如果您经常大便不成型、大便次数偏多,尤其是在进食寒凉食物后,尽量不要食用槐花。此外,老年人和儿童的脾胃功能偏弱,过量食用槐花后容易出现腹痛、腹泻、食欲减退等不适。
紫槐花适合观赏,不建议食用
与我们常吃的白槐花相比,颜色艳丽的紫槐花更适合观赏、不适合食用。“紫槐花的营养价值较低,由于其植物特性,人们进食后容易引发过敏症状,这也是有些人说紫槐花‘有毒’的原因。”杨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