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石壁余翁
本是饮露餐霞客,奈何沦落红尘中。
三千功成乘鹤去,空留卧牛听金钟。
栖云山上离离草,雷音寺畔郁郁松。
江山无改草木春,年年花期告余公。
“天下名山僧占多” 。确实很多山都是先有僧人建庙造寺,而后才得以出名。这儿我们来说一说一座山和一个人,山叫石壁山(古称栖云山),人叫余散人(人称余翁)。
石壁山位于广东省饶平县县城北部,山中林木苍郁,古树繁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明代古寺——雷音古寺。
雷音古寺位于栖云山南麓,明嘉靖二十八年(1532年),黄冈上步村余散人在栖云山长神洞旁建造一座石亭(后人称栖云亭)。《饶平县志·古迹》中有栖云亭条目:“栖云亭在黄冈石壁山,余散人建,松筠苍翠,石洞含烟,群峰盘绕,沧海在目焉。”今石壁山山脚仍有明式古墓,俗称“卧牛听金钟”,墓碑刻有“明石壁散人余公墓”等字。可见“石壁余翁”或即为余散人。
亭内有人住守,以看护亭前墓葬(该古墓曰黄牛听金钟),看墓人时常向长神洞山神焚香点烛、祈求平安。附近村民也随之焚香拜神,长神洞香火日益兴旺,后来逐渐演变成雷音古寺。现在寺门顶上的“雷音禅寺”石刻匾额是清嘉庆五年(1850年)主持童真和尚为重修雷音古寺而题写的,四个金色大字苍劲有力,古朴端庄,至今犹存。
清朝乾隆年间,江西省景德镇发生窑变,出现了十八尊罗汉。每尊罗汉背后都有“潮州雷音古寺”字样。县官奏报朝廷,皇上下旨来潮州寻找雷音古寺,潮州知府忙通知各县寻觅,后来才在黄冈栖云山长神洞旁找到这个“雷音古寺”。因该寺供奉的十八罗汉与窑像特别相似,而这个雷音寺以上神洞巨石为后壁,故后人又称雷音古寺为“石壁庵”,原来的栖云山,也叫成石壁山。
接下来我们要来说一说石壁山的另一处著名的自然景点——涑玉泉。
涑玉泉位于石壁山的山谷处。山谷四周古木成荫,一块巍峨巨石覆于数石之上,形成一个石洞。清洌的泉水不停地从石缝中冒出,于洞口汇合流出洞外,大珠小珠溅落在下方的一块石头上,如卧龙吐水。明嘉靖三年(1524年)余翁在巨石上镌刻“涑玉泉”3个大字。
名人雅士相继在巨石上挥毫题字,为石壁山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清乾隆十六年(1752年)许志良题《玉泉留题吟》诗二首。
清泉煮茗子馨馡,独恃源流一脉微。
借得吴川砍桂斧,劈开玉峡白龙飞。
太液澄波漾露漪,嘉禾何事共参差。
垂芳欲借长流水,慿寄清香入凤池。
乾隆十七年岁次壬申仲秋 三韩许志良
清同治六年门(1867年)凤冈督军使者张殿雄题五律诗一首。
岭上巍巍石,中含涑玉泉。
江山怀古寺,霞日映斜川。
水鸟双声应,秋云几叠连。
闲花穿涧曲,鸿雁夕阳边。
同治六年季秋凤冈督军使者顺德张殿雄併书
如今,饶平县政府对石壁山风景区进行统一规划,拓宽道路,增设景点。景区现在成为饶平人民休闲爬山,旅游打卡的首选之地。余翁的后辈人才辈出,每年清明节,余姓后人都会隆重聚集于栖山亭拜祭祖先,告慰祖先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