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草案已经发布了。周三当天我就在直播中做了解读,但由于档期比较满,所以评论文章只能放在今天发。
这份规划,我的整体评价是:比较务实,终于从天上回到人家了。我要给江北新区的这个务实点个赞。
从地理结构方面,江北新区直管区,分7个街道。核心区基本上都位于顶山街道,所以大家最熟悉的江北新区,基本上就是顶山街道。其他区在舆论眼中都是陪衬,但相当重要。
江北新区在全国的定位,这个不谈了。江北新区的内部结构很重要:确立了一轴三心的格局。一轴,就是沿江城镇发展轴。整个江北新区就是一个长条形,本身就是个轴,这个没什么需要解释的。三心需要重点关注:一主两副。主,就是核中核,江北中心。两副,一个是研创园,一个是高新区。这个规划,奠定了核中核的老大地位,研创园和高新区是两大护法。核中核的业主,放心了!
从定位上看,江北新区直管区,又分为江北新主城+龙袍新城+一些乡镇的格局。注意,这里的龙袍新城,和六合的龙袍新城,不在一个地方,两个龙袍紧挨着,但不是一回事。
所以江北新区就有了就几个套娃:
江北新区>江北新区直管区>江北新主城>江北新区核心区>江北核中核>核中核中核...
所以这事吧,一般人还真分不清。
当然,今天要讨论的内容,是产业布局。这是这个文件唯一有一定价值的部分。其他的看看即可,但这个产业布局,非常重要。我们来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大家注意,构建3+3+X的产业格局,这意味着什么?
第一个3:指的是支柱产品,重中之重:集成电路、大健康、新材料。集成电路和大健康吹了几年了,大家比较熟悉,新材料是个什么玩意?其实新材料,就是指的大厂的部分大型石油、化工、钢铁企业,这些企业之前被视为落后产能,想赶走。但几年下来突然发现,他们才是真大腿,南京离了他们还真不行。
第二个3:这就是第二档了,有一定基础,但比不了第一档,还在聚集中。智能制造和装备,这个就是制造业,比如台积电、桥林的一些芯片和汽车制造(属于浦口);高端交通装备,其实就是以浦镇车辆厂为代表的轨道交通制造业;现代高端服务业,这个就宽泛了。比如商业属于现代服务,旅游属于现代服务,金融算不算现代服务?也属于。
X:什么是X?X就是一个未知数,就是说江北新区也在搞其他产业,但现在规模很小,也看不出能不能成,万一成就是大腿,如果实在不成,你也不要怪我。规划列了几个方向:人工智能、未来网络、区块链、智能汽车...啥热门就谈啥,但这几个产业,江北新区底子一般。人工智能不如栖霞,未来网络不如江宁,区块链南京基本懵逼,智能汽车再看看。但还是那句话,万一成了呢?还好,元宇宙没有列进来...
比如区块链,之前传言福中智慧城要改造成区块链产业中心,但这个烂尾产业园目前应该还没有太大动作。
从地理分布上看,研创园是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主打集成电路;高新区聚焦生命健康,主打大健康;大厂为各类石化钢铁公司,主打新材料...传统行业加个新,一切就好办了。
江北新区的产业布局,主要就是这三块,也就是3+3+X的第一个3,其他的都是补充。
有人问了,核中核的新金融,怎么不提了?
新金融,很难。现在不提,就是一种务实。很多人说,新金融是服务于江北产业发展的,其实大家对金融的理解有问题。金融的本质,就是一种资本中介,一个房产中介如果只服务于三五个家庭,肯定就饿死了,它要服务起码1-2个小区,才能确保生意不间断。也就是说,南京要想搞新金融,他的服务对象绝不仅仅是江北新区那点产业,而是要覆盖苏皖两省,辐射整个华东...
抢上海的生意,这是必然的。所以这个新金融提出来,当时很多人就在质疑。而且南京的金融中心,已经深深地扎根河西,江北新金融到底能聚集多少资源,大家都捏了一把汗。我们可以找出无数文章证明江北的新金融不错,比如管理1万亿资本啥的,但还是不够多,不够大,还需要疯狂扩张才行。
当然,新金融仅仅不是支柱产业了,可能直接合并到现代服务业中,但从规划的地位来看,下降明显。但规划中仍然对金融产业做了阐述:
这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态?你要问我新金融还搞不搞?肯定还要搞,但大家的预期不要太高,慢慢来,我也不知道未来能搞成什么样...
所以这事吧,大家知道就行了。我看了一下南京2023年重点项目推进情况,江北金融城赫然在列,肯定还要继续搞,大楼继续建,就是慢一点,别急。
如果不大搞金融,江核CBD这么多高楼怎么办?其实也可以招商引资,弄一些企业总部啥的,只要能拉过来,其他都好说。核中核要重新出发,把江苏的企业总部多往这里填,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当然,也有人说,江北新金融地位根本没有下降,已经合并到现代服务业中了。你这么说其实也行。但在过去的宣传中,新金融为何单独列出来?而现在,为何就要并到现代服务业?而且现代服务业,也只能排在第6的位置...
在一个公司,你的部门别其他部门合并了,然后领导说你们部门地位没下降,然后大家都当真了?成年人要理解这些道理。
但也无需过度解读。其实江北新区的整体产业规划,就是务实了,不再好高骛远了,这事挺好。新金融稍微淡化一点,多引入一些企业总部,其实更好。踏踏实实过日子不香吗?非要云里雾里然后实现不了,对各方面都是一个伤害。而且从板块定位来看,核中核还是老大!如果在大企业总部落地再推动一下,效果更好。核中核的未来,还是相当值得期待的。
再说一点。南京之前一直看不上石油化工,看不上钢铁,这三年你看看,如果没有这些传统行业,如果没有制造业,经济会受到何种的打击?
哪有那么多产业风口让你抓?即便有,新能源汽车、互联网,也想抓,你能抓到吗?凭什么让你抓?所以这事我觉得还是踏实一点好。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现在的时代背景:
人口红利结束了,人口负增长的趋势很难改变;
城市化红利结束了,南京城市化率比法国德国还高,还有多少农民进城?
全球化红利结束了,外贸达到巅峰,脱钩思维严重,再想突破性爆发,有点难;
技术流动红利结束了,国外防我们防得太严,哈佛牛津剑桥啥的,能给你新技术?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干,少吹牛逼,多招商引资,把产业实实在在搞起来,哪怕没有那么高端,不要紧,先做规模,再优化质量。一上来就高举高打,挑花眼了,最后手里并没有得到多少东西。